澳门特区赌场,澳门博彩业网址:助农增收出实招,五措并举抓增收
一、坚持党建引领
在全县457个行政村分别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聚力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粮油、晚熟柑橘、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在晚熟柑橘产业环线成立产业党委、产业总支和产业支部,通过组织合,强化区域统筹谋划,推动产业发展工作联商、难题联解;通过资源整合,引入科研院校等共建资源,实现劣势联补、优势联创。
二、夯实增收基础
一方面大力提升产业质效促增收,深入实施园区品质提升行动,在园区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遴选推介优良品种,主要粮油作物良种覆盖率100%,大力推进晚熟柑橘园区品种轮换,对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的1.1万亩柑橘品种进行轮换,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园区产值;深入实施单产提升行动,在县域内国道212、国道245、省道304线等集中连片建设4条万亩优质粮油产业示范带、每个乡镇(街道)连片建设1000亩以上的优质粮油产业示范区,每个村连片建设100亩以上优质粮油产业示范园,建成粮食安全产业带42万亩,大力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三大竞赛”,小麦千亩高产示范片实测亩产615.9公斤,刷新全市小麦亩产记录,为全省平均亩产的2倍,大力推进粮经统筹发展,充分利用园地闲置空间,通过“果套粮”“果套油”“果套菜”等模式,套种各类粮油作物及蔬菜15.1万亩;深入实施园区补短板行动,在南部晚熟柑橘、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积极补齐灌溉、冷链、分选、仓储、烘干、加工、电商平台建设环节等短板,切实提升园区群众的产业收益。二方面大力拓宽就业渠道促增收。以培训提质为抓手,紧紧围绕县内产业发展及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着力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促进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注入“薪”动能;开展就业培训31期1600人,涉及厨师、互联网营销、茶艺师等7类培训技能。以就业服务为抓手,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12场次,到乡镇“逢场日”招聘会和县城大型招聘会8场次,新增就业59000余人;大力推动“零工市场”建设,从企业转移一批“工作难度低、强度小、易上手、工作时间自由”的岗位到社区建立灵活就业车间10个,吸纳1600余名有照顾老人、小孩需求的劳动者实现就业;通过“南部就业”微信公众号、QQ群、展板、宣传册等媒介,发布各类招聘信息400余条,涉及就业岗位8854个。以政策扶持为抓手,强化部门协调联动,优化办事流程,提供贴心服务,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高效推进贷款业务办理,以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创业贷款25户516万元,带动就业150余人。
三、创新增收路径
坚持以旅“富农”,立足“绿色、质量、品牌”的发展思路,在南部柑橘现代农业园区、大王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和定水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民宿相互融合,建设集“绿色生态种养、柑橘科普研学、乡村民宿体验、乡村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点,大力发展沉浸式农旅业态。坚持以文“兴农”,依托晚熟柑橘、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及稻作、农耕等文化资源优势,通过稻田插秧、作物收割、果蔬采摘、柑橘科普研学等体验活动,持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研“强农”,依托西南大学、浙江省农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南充市乡村振兴人才联盟等优质科研资源,在柑橘园区建立专家工作站和科技小院,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孵化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以研强农。
四、激发改革活力
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大力推广“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入股分红型”“乡村文旅型”“服务创收型”的新“五型”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推农村集体经济走上发展“快车道,财政资金向集体经济“薄弱村”倾斜,支持村集体探索利用集体土地、林地、“四荒地”、水面、滩涂等资源,建设农业生产、加工、经营、服务设施和乡村旅游项目,全县村集体经济收益10926.16万元,其中:经营性收益2099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270个,占比59%;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持续完善土地流转,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明显加快,全县累计流转农村土地50.37万亩,累计收益达1.51亿元。
五、强化惠农扶持
推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向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倾斜,及时足额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性补贴资金,强化惠农资金的监督,避免惠农资金分配失真。扩大农业保险信贷补贴范围,稳步扩大粮食、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保险覆盖面,引导农民参与晚熟柑橘、蔬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投保,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率;积极开展信贷直通车活动,大力推行“政银担”合作模式,为经营主体提供便捷、低成本的信贷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