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猝死:揭开隐形威胁,掌握生命自救法则
6月30日晚,在印尼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上,中国男单选手张志杰离世,不仅让全球羽坛陷入沉痛,更敲响了运动安全的警钟。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严峻的问题:运动,这本应促进健康的活动,为何会潜藏如此巨大的风险?
运动性猝死:不容忽视的生命威胁
应急总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缪国斌介绍说,运动性猝死,简而言之,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短时间内发生的非预期性死亡。其根本原因在于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系统性疾病在剧烈运动时被诱发或加重,导致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等致命后果。
为何会发生呢?尽管运动本身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健康的,但对于某些人来说,特别是那些存在心血管疾病隐患的个体,剧烈运动可能成为压垮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外,环境因素(如高温高湿)、个人状态(如疲劳、脱水)、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缺乏锻炼后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都可能增加运动性猝死的风险。
运动性猝死的主要表现形式
心脏骤停:最常见也最致命的表现形式,发生时心脏停止有效泵血,导致全身器官迅速缺氧,若不及时救治,几分钟内即可致命。
呼吸衰竭:由于剧烈运动导致呼吸系统超负荷工作,或存在潜在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在运动中可能突发呼吸衰竭。
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虽然相对较少见,但在剧烈运动中也可能发生,尤其是对于那些有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等病史的人群。
运动中突然晕厥的发生率及原因
发生率:虽然具体的晕倒发生率因研究方法和样本差异而异,但总体而言,在运动员和经常参加高强度运动的人群中,这一风险相对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晕倒事件并未导致严重后果,但其中一些却可能演变为致命的运动性猝死。
主要原因:
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离子通道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冠心病等,是运动中晕倒和猝死的主要原因。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电解质随汗液流失,影响心脏电活动稳定性。
环境因素:极端天气条件(如高温、高湿)增加身体负担,易诱发中暑、热射病等。
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能状况、运动习惯等,都会影响运动中的安全。
哪些人群更容易在运动中突然晕厥
易感人群:
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病史者。
未经系统训练或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
体质较弱、营养不良、过度肥胖或存在其他慢性疾病的人。
长期服用某些可能影响心脏功能药物的人。
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特别是针对心血管系统的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科学锻炼: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避免盲目追求高强度或长时间的运动。
补充营养与水分:在运动中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平衡和能量供应。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情绪对运动的影响。
环境适应:在极端环境条件下运动时,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晒帽、穿着透气服装等。
现场急救措施: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当发现他人在运动中突然晕厥时,迅速而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急救步骤:
立即停止运动:将患者移至安全地带,避免进一步伤害。
检查呼吸与脉搏:轻轻拍打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唤,观察是否有反应;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判断是否需要心肺复苏(CPR)。
启动紧急医疗救援: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患者情况和所在位置。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气管。
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无反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样呼吸,应立即开始CPR,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避免过度搬动:除非必要,否则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伤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